• 媒体视角


图说:刺绣传承人在T台上亲自演绎本民族服饰。

与高定礼服结合的锡绣礼服,与设计师品牌合作的侗族绣花包……在今天举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东华大学优秀成果展览暨动态秀上,刺绣传承人们在T台上亲自演绎本民族服饰。原生态贵州刺绣经现代设计语汇重新诠释,成为年轻人个性消费的“畅销品”,久藏深闺的中国传统手工艺“活”在了当下。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蕴藏民族精神的符号基因,只有让年轻人理解和喜欢,才能一代代“活态”传承下去。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研培班通过经典赏析、市场调研等多种渠道,为非遗传承人们“拓眼界”。

比如在《世界经典纺织品图案赏析》课上,学一学爱马仕这样的经典品牌如何让延续百年的标识图案与当下的流行文化对接,一直葆有鲜活的生命力;组织学员去上海博物馆、苏绣博物馆等实地观察其他民族的艺术臻品,触类旁通;去新天地、田子坊等创意园区和上海滩、龙凤旗袍等海派时尚品牌调研时尚产品开发,尝试跳脱祖传下来的大红大绿、原模原样照描的固有配色和刺绣工艺,通过材料、色彩、构图、造型的变化,使之更符合现代都市人的审美。

图说:研培班通过经典赏析、市场调研等多种渠道,为非遗传承人们“拓眼界”。

 “我爱上刺绣了!”来自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的苗族姑娘潘凤英在校专业就是工艺品设计,天天和刺绣、银饰、蜡染打交道,可是从小就看着妈妈给自己绣嫁妆的潘凤英之前并不喜欢刺绣,因为太耗时、太枯燥了,潘凤英之所以对刺绣的态度有这样180度大转变,要归功于非遗研修多门课程的耳濡目染。因为会画画,潘凤英说要把苗族瑰丽的历史故事画下来、绣出来,自己创业。

如何让非遗刺绣技艺“活在当下”,是东华大学研培项目艺术总监、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冯信群教授思考最多的问题。在他看来,只有让非遗文化的内涵元素、技艺和脉络与当代人的生活产生密切关联,符合当下时尚审美、大众生活,乃至国际流行文化所需,才有可能发扬光大。

图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切磋技艺。

据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是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三部委联合行动,为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当代实践水平和传承能力,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而推行的一项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政策。东华大学作为文化和旅游部2016年度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首批57所参与院校之一,自20169月以来,已举办《传统刺绣创意设计》非遗培训班一期研修班三期,培养非遗传承人群110余人,还承办了一期贵州省非遗传承人群培训基地的师资培训班25人参与。

(来源:新民网2017521日记者:李若楠 通讯员:段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