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东华(2017春)大师讲座-绒绣之美

2017/04/19

绒绣(Woolen Needlepoint Tapestry),亦名“绒线绣”,是一种在特制的纯棉网布上,用彩色羊毛绒线绣出各种图案的刺绣方式。绒绣原流行于欧洲,19世纪末传入上海,并与中国传统刺绣技法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一种表现形式。如今,上海绒绣扬名中外,在品种上由原来主要生产拖鞋面和手提包片,发展到绣制人物形象、风景等风格不同、大型各异的艺术品,并以其形象逼真,色彩浓郁,层次清晰,立体感强的“海派”艺术风格而独树一帜。绒绣作为上海新兴的汉族工艺美术品之一,于2011523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录。

今天很荣幸邀请到上海高桥绒绣馆馆长、著名绒秀大师孙原丘先生对学员们进行研修培训,孙老师在绒绣上造诣颇深,其作品《芳草碧连天—李叔同》曾获中国工艺美术类作品最高奖——“百花杯”铜奖。凭借对绒绣的执着和热情,孙老师带领学员们领略了绒绣的艺术世界。

孙老师为大家展示自己的绒绣作品

课堂从介绍绒绣的历史开始,让学员们了解了这门技艺的特色,也通过绒绣作品向学员们展示了每一幅完美绒绣作品的呈现都是对“以针为笔,以线为色”艺术特色的精彩解释。之后孙老师细致用心地从原料、工具到针法,向学员重点讲解并演示了绒绣的基本制作方法及步骤。

尝试绒绣制作的传承人

双经双纬的纯棉网布上进行绒绣,材料极为讲究。比如采用4-6寸的绒线最为合适,但孙老师讲到目前国内没有符合此种要求的的线,所以采用的绒线都是国外生产的。

现场染线教学

此次研修班,孙老师还为学员们讲授了绒绣种毛线的染色技术,其中冰醋酸是染色的关键材料,其使用量的不同都会对最后绒线的色牢度产生影响。

学员杨光芝

随后,我们采访了来自贵州省凯里市的学员杨光芝,身为非遗传承人,从10岁的时候就开始跟随母亲学习蜀绣,盛装出席的她身上所穿就是她亲手缝制的衣服。她谈到通过此门课程了解了一门新的刺绣工艺,不仅从历史、发展,而且从制作、材料、染色的环节都对绒绣有了相对深入的认知。而且刺绣的种类繁多,材料和各种技法多样,非常值得了解和学习。


学员石庆兰

   传承人中也有年轻的绣娘,石庆兰是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大学本科专业的是民族工艺品方面的研究,大学期间创业,自产自销,通过互联网宣传自己的刺绣产品和民族刺绣文化。她表示今天孙老师的课程让她受益匪浅,她曾一度对民族刺绣未来行业走向产生了困顿,跟孙老师讨论之后,决定要把非遗路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和走下去,继承发扬本民族的传统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