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东华(2017春)——走近震泽
5月6日,经过短暂的休憩,伴随着正午太阳的脚步。傅婷老师带领研修班的学员们来到了素有中国蚕丝被之乡的苏州特色丝绸小镇——震泽。
震泽又名太湖,是江南唯一与太湖同名的古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蚕丝文化的发源地,是镶嵌在苏嘉湖平原上的明珠。震泽隶属于苏州市吴江区,江浙交接,北濒太湖,温润的气候,优越的地理位置,让其养蚕种桑业发展迅速,蚕吐的丝色白、韧性好,所以震泽成为江南五大桑镇之一。震泽镇丝业鼎盛,作为桑蚕重镇与丝绸故乡,丝织品远销海外,现今亦有丝立方、太湖雪、山水、慈云及辑里五朵丝绸金花名震四方。一根蚕丝串联起商贸、旅游、文化三个产业,丝绸小镇魅力四溢。
震泽古镇
学员们首先来到位于震泽市省级湿地公园内的太湖雪蚕桑文化园,太湖雪品牌专注丝绸,功在桑梓。一件精美的丝绸,离不开上好的蚕丝与工匠们的巧思。
太湖雪蚕桑文化园
学员们认真观看关于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纪录片
此次学员们一行参观得到震泽镇副镇长卢斌煜与党委办主任王磊的热情接待。蚕桑文化园是“日”字型布局,两个庭院分别名为丝绸院和桑梓院。在镇长的带领下学员们先参观了桑梓院,解说员说养蚕是因懂得而珍惜,因难得而全力以赴,精益求精,用最好的品质,把美好延续。为了让学员们领略蚕桑与丝绸之美,体验种桑、养蚕、制丝、扎染等工艺,以及丝绸制作过程中蕴含的智慧与独特魅力,在参观中特别观看了养蚕的过程,了解了蚕的一些品种如苏菊、明虎等,以及蚕宝宝从出生到结茧的过程。
学员参观桑梓园
学员仔细观察蚕宝宝
参观完培育蚕宝宝的区域,学员们参观了纺丝区,观看了原始的脚踏缫丝机,一个小小的蚕茧能够缫丝长达1200-1500米。在手工体验区里,学员们亲手尝试草木染,将新鲜的树叶和花朵经过敲打印染在丝织品上,染出自己心仪的图案。手工体验区除了草木染,还开展了苏绣兴趣班,由苏绣大师梁雪芳亲手教授苏绣技艺,亲自体验刺绣的乐趣,一针一线绣出东方诗意,感受岁月静好。
学员们正在尝试草木染
随后进入丝绸衍生品展馆,展馆内展示了精美的家纺品和丝巾,不同产品上的精美图案展现着优雅的东方之美。
精美丝巾展示
震泽镇副镇长卢斌煜与党委办主任王磊邀请学员们品尝震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熏豆茶,色香味美,细细品味咸中带甘。在开展小型座谈会中,镇长向学员们介绍蚕乡震泽的发展史,建设生态新城,弘扬“丝绸文化”的特色建设事迹。在改革开放后,养蚕业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缫丝厂、养蚕厂大量兴起,曾出现家家户户手作蚕丝被的景象。在座有很多学员在家乡都有自己的企业,规模不小也有和企业有一定的合作。但由于路程遥远所以刺绣的原材料贵而色少,傅老师提出合作的建议,建议推进培训班和企业的合作,深化学员们的实践创新能力。
震泽非物质文化遗产—熏豆茶
漫步桑园,学员们欣赏着大片长满嫩叶与成熟果实的桑林之美,边聆听蚕丝悠久的历史和震泽蚕丝企业的发展历程,边品尝清甜可口的桑果。
学员们参观桑园
桑园参观后紧接着学员们来到了吴江丝绸文化创意产业园,是省内最为专业、最具活力、最有内涵的产业发展平台之一。丝创园是集产品展示、创意设计、电子商务等功能于一体。学员们分别参观了苏绣、缂丝、锦等精品,刺绣图案在不同材料和物件上的运用,也对学员们的创作有了一定的启发。
学员与傅老师在太湖雪桑文化园合影留念
行程最后一站,在镇长的带领下,学员们来到与浙江省毗邻的震泽古镇。震泽古镇是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名镇,镇内古色古香,多为木质结构房屋,在夕阳下慈云寺塔与文昌阁显得格外美丽。学员们在震泽古镇的宝塔街穿梭行走,感受了浓浓的江南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