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上午,傅婷老师带领研修班学员们参观了位于上海市陕西北路的龙凤旗袍店进行参观学习。龙凤旗袍于1936年在上海成立龙凤中式服装有限公司,是一个始终保持着传统特色手工工艺的企业。独特的“镶、嵌、滚、宕、镂、雕、盘、绣、绘”九大技艺,保持着原汁原味的苏广成衣铺制作工艺。各式的盘扣堪称海派服装一绝,使装点后的服装呈现锦上添花的美感。2011年,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上海龙凤旗袍店的内部布置
首先,店铺古朴简洁的陈列风格吸引了大家,一件件旗袍像艺术品一样展示在学员们面前供大家参观。之后,龙凤旗袍传承人江满宗先生从旗袍历史传承的八大工艺、缂丝技艺、旗袍的图案设计、以及配色等方面为学员们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分析。
江满宗先生为大家讲解
《吉祥如意》,是龙凤旗袍八大制作工艺的集大成之作。除绣以外,镶、嵌、滚、泓、宕、盘、镂、雕这七大工艺都体现于此。两侧的“如意云头”是龙凤的一大特色,一般与滚边相结合,在滚边直线出向外扩展出云头纹,形成具有流动感的弧度尾梢。云头纹是流畅的“直线”于弯曲的“点”的结合,极富韵律与美感。以丰富细腻的细节设计和精致的制作工艺,沿袭传统经典中的永恒精髓,也让学员们欣赏了独特的工艺表现。
《吉祥如意》旗袍设计
学员与传承人交流学习
参观过程中学员们被一个制作盘扣的工艺师所吸引,讲解员说盘扣是他们的镇店之宝,盘扣有实用性和装饰性两种,装饰性盘扣是用45度斜丝的布条包裹铜丝达到定型、稳定的作用。有着一定的制作程序,工艺也比较考究。江满宗先生说道,制作盘扣需要操作者掌握熟练的技艺,而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就的本事,既需要操作者有足够的耐心也要有一定时间的操作经验,更要具备匠人的精神。
学员观看制作盘扣
盘扣艺术品创作“十二生肖”
一件《喜褂》旗袍作品,深深吸引了老师和学员们的注意,它立体的龙凤刺绣图案激发了学员们的想象力。学员们与老师交流自己的立体绣法和这件立体绣的异同之处,还有图案的构图上、细节上、配色上的问题。傅老师的认真讲解和悉心引导下学员们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收获。
学员傅老师交流
这件《喜褂》作品,又称“龙凤褂”,“褂”指上衣,“裙”指下裳。其运用金银线“卜心”刺绣工艺。裙褂上的图案大多以龙凤为主题,其他图案尚包括<福>字、<喜>、荷花、蝴蝶、鸳鸯、蝠鼠等。这些图案寓意尊贵吉祥、百年好合,刺绣画面整体以龙凤为主,龙凤与祥云,牡丹之上,立体盘金绣,搭配平面盘金绣,主次分明,使龙凤更加栩栩如生,熠熠生辉。
《喜褂》作品
学员张晓慧对作品给出自己的见解
来自贵州凯里的学员龙永花看到一件黑色旗袍时有一些激动,因为在她的印象中在自己家乡穿过不少的如此类似款式和图案装饰位置的衣服,精准的版型、考究的工艺、精致的装饰,在这里竟是如此的好看,不仅表示对这件衣服的赞美对自己的东西也是更加的有自信,不仅增长了见识更拓宽了自己的眼界,也提高了她对作品在现代创新中的表现能力。
学员龙永花
学员与傅老师在龙凤旗袍店内留念
5月15日下午,研修班的学员们在陈彬老师的带领下,到上海长乐路的瀚艺旗袍定制总店参观学习。参观之前艺术总监周朱光先生给大家讲解了旗袍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演变传承和发展,然后也讲述了瀚艺的传承发展历程。瀚艺旗袍工艺是从龙袍的制作工艺中研究传承并发展创造的新时代时尚,周朱光先生说这是传承人的使命。瀚艺旗袍倡导品味与工匠精神,传承人被誉为“最后的上海裁缝”和“百年上海旗袍的传奇”。
艺术总监周朱光先生
之后,学员们在周先生的带领下根据服装的制作流程开始参观制作工坊,周朱光说工坊中的制作大部分是手工,一小部分为机器制作,并且学员们也看到了很多手工制作的工人都是上了年纪的老手艺人,周先生幽默地说他们都是他的宝贝,学员们也是迫不及待想去与老手艺人请教切磋。
周朱光先生为学员讲解图案设计
老手艺人讲解创新盘扣工艺
学员研究定位盘线绣的运用
学员与手艺人交流针法
学员们学习刺绣整烫技巧
学员与陈彬老师交流
参观结束后周先生赠送非遗班级一本亲笔签名的瀚艺收藏版本书籍,以便让大家交流学习,还让大家在自己留的一本上面都签下名字以供自己收藏纪念,他说他收藏纪念的是每个手艺人的工匠精神,值得纪念、传承、发扬。
周朱光为赠书亲笔签名
学员们与陈老师合影留念
来自贵州安顺蜡染协会的黄铃,对今天的参观学习有着很深的感慨。他们的作品既有着传统的韵味又具有现代的美感,她认为手工的是最高端的、是最奢华的,最具有温度的。听完周总监讲解海派旗袍的历史,她认为中国工匠精神是可敬可佩的,我们每一个民族都有着多彩的文化需要我们去传承、去发展。她说此次非遗的学习不但开阔了眼界,增强了专业能力,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要把刺绣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的道路坚定地走下去。
学员黄铃